海南的跨境电商如何能迈过千亿规模的门槛?答案在“二线口岸的一线放开”政策里——它就是撬动全局的支点。
冲击千亿规模的关键,在于活用"二线口岸一线放开"政策,打造医药健康与出口电商平台海外仓业务双引擎。
自贸港的真意,是突破壁垒。
目前还停在香港进不来的品类,我们希望在海南自贸港实现“港琼互认”。这不是对香港的简单复制,而是政策协同下的门槛重塑——拆掉那些阻碍货物的“矮墙”,铺平国际商贸流通的基础道路。当准入尺度与世界枢纽接轨,让海南实现真正的自贸港货物准入门槛,自贸港政策势能才能转化成真正的经济动能。
在两大关键市场方向,这种枢纽级政策正打开前所未有的局面:
一、医药健康板块:承接300亿市场迁移潮
天猫国际、京东国际上约700家跨境药、保健品大店的困局,是海南的机会窗口。借助港琼互认的政策破壁能力,海南有望无缝承接香港每年约300亿元的跨境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市场规模。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将庞大的跨境消费需求平稳引导至海南自贸港的产业承接体系内。
二、出口跨境电商平台的海外仓业务:用制度优势赢取业务落地
出口跨境电商服务商近期频频考察海南绝非偶然。他们的核心诉求在于三点:
①境内关外的海外仓特殊地位
②资金合规流动的通路构建
③知识产权保护与合法避税的确定性
若海南能精准满足这些关键需求——创造出优于内地的制度环境,将成为最具含金量的制度背书。
枢纽政策如齿轮咬合,两个方向合力催动千亿机器。医药迁移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国际平台与海南政策的规则适配,正在形成不可替代的跨境产业生态系统。
千亿规模并非一蹴而就的营销神话,而是在政策赋能下,商业要素跨境高效配置的自然结果。
枢纽的终极价值在于“流”而非“留”。海南若真正发挥政策势能,把国际货物准入门槛实行自贸港的低准入,把制度差异化优势打造成核心吸引力,它便不再是一个边缘岛屿——而是中国跨境电商版图上不可或缺的战略枢纽。
枢纽政策是支点,千亿规模是杠杆自然抬升的必然高度。
海南能否完成从地理终端到贸易枢纽的身份蜕变?答案就在它手中的政策工具箱里。撬动准入门槛,就撬动了千亿未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海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540484242@qq.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zcszcs8@126.com
End
网址:www.hncea.cc 入会事宜咨询及原创文稿投稿,请联系秘书长。 电话:13119850330 邮箱:540484242@qq.com 微信:hjy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