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联动|海南自贸港如何借势西部联盟,让“海岛货”走得更远
栏目:区区联动 发布时间:2025-10-10
当海南椰子搭上重庆冷链车:西部联盟里,海岛货的陆海新通道 文昌东郊镇的椰林里,晨光刚漫过椰叶尖,林方强就踩着露水开始采摘。他手里的采摘刀划过老椰外壳时,刀刃上的二维码轻轻一碰椰果,手机屏幕立即跳出一行字:“2025/10/12 06:42 采摘,糖度12.3%,预计发往越南胡志明市”。这箱带着海南晨露的椰子,将在3天后出现在东南亚的超市货架上——比以往快了整整两天,运费还省了近两成。改变的秘密,藏

当海南椰子搭上重庆冷链车:西部联盟里,海岛货的陆海新通道

 

文昌东郊镇的椰林里,晨光刚漫过椰叶尖,林方强就踩着露水开始采摘。他手里的采摘刀划过老椰外壳时,刀刃上的二维码轻轻一碰椰果,手机屏幕立即跳出一行字:“2025/10/12 06:42 采摘,糖度12.3%,预计发往越南胡志明市”。


这箱带着海南晨露的椰子,将在3天后出现在东南亚的超市货架上——比以往快了整整两天,运费还省了近两成。改变的秘密,藏在重庆冷链车的GPS轨迹里:它们正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地图,载着海岛货穿过琼州海峡,驶向更辽阔的市场。

 

一、一箱椰子的“跨区域旅行”:从椰林到东南亚超市的72小时

 

林方强的椰子合作社在东郊镇有3000亩椰林,过去最让他头疼的是“出岛难”。“摘下来的椰子要是5天内到不了东南亚,就容易发芽。”他指着仓库里的冷链箱说,“以前走海运,从文昌到胡志明市要7天,还得凑够一整柜才划算,小农户根本耗不起。”

 

变化始于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联盟的一次对接会。在重庆的会场里,林方强握着手机给重庆商协会的人看椰子的全流程追溯码:从开花日期到采摘工人信息,从质检报告到报关数据,一串二维码全链打通。对方当场点开联盟的物流资源共享平台,屏幕上跳出重庆到越南的冷链专列时刻表——每周三、周六各一班,“下个月给你留30立方,不够再加”。

 

这箱椰子的旅程因此改写:

 

10月12日清晨采摘后,当天通过海南西部的货运专线运抵洋浦港,依托自贸港“零关税”政策,报关手续在联盟的数据平台上“秒批”;13日凌晨,椰子装上重庆过来的冷链车,车身上印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蓝色标识,车厢温度恒定在12℃,通过联盟的GPS系统,林方强在手机上能实时看到“当前位置:广西南宁”;14日傍晚,冷链车驶入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与四川的柠檬、贵州的辣椒拼箱,搭上开往越南的跨境专列;15日上午,椰子顺利抵达胡志明市,当地超市的采购经理早已通过联盟的需求共享平台得知“这批椰子是符合越南市场偏好的老椰(带椰肉)”,上架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以前物流成本要占售价的35%,现在降到28%,时效还快了两天。”林方强算起账来眼睛发亮,“就这30立方,我们合作社的10户农户能多赚近4万块。”

 

二、联盟不是“纸上协议”:政策共振与资源互补的化学反应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联盟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巨型地图:红色线条从重庆向西南延伸,经广西、云南出境,连接东南亚;蓝色线条从海南向北,通过琼州海峡与陆上通道交汇。这张图的背后,是海南自贸港政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政策共振”。

 

对海南而言,联盟的价值首先是打破“海岛物流孤岛”。洋浦港的冷链物流中心负责人透露,过去海南到西部内陆的货车,回程空驶率高达60%,“拉椰子去重庆,空车回来,司机不乐意,运费自然高”。现在通过联盟的资源平台,去程拉海南的热带水果、海鲜,回程可以配重庆的汽车配件、四川的电子产品,“司机一趟能赚两笔钱,运费自然降得下来”。在海口南港码头,货车司机老王正用联盟驿站的共享充电设备给手机充电,他咧着嘴笑:“以前跑海南怕空车,现在联盟APP上能抢回程单,上个月拉椰子去重庆,回来捎了批摩托车配件,多挣3000块。”

 

对西部省份来说,海南的自贸港政策是“出海跳板”。重庆某跨境电商企业通过联盟将汽车零部件运到海南,在洋浦的保税仓里组装后再出口,享受“加工增值30%免关税”的优惠,“比直接从重庆出口省了12%的税费”。四川的茶叶企业更聪明:先把茶叶运到海南,依托自贸港的仓储政策,分装成小包装后通过联盟的渠道发往东南亚,“海南的保税仓能暂存,不用一次性缴清关税,资金压力小多了”。

 

这种互补在数据层面体现得更明显。联盟的跨区域数据平台上,一边是海南的“热带农产品出岛需求”(如每日椰子、芒果的预计产量),另一边是西部的“出海物流供给”(如冷链车调度、专列时刻);一边是东南亚的“进口偏好”(如越南喜欢老椰、泰国偏好青椰),另一边是海南的“生产调整”(农户根据需求采摘不同成熟度的椰子)。“这不是简单的‘货找车’,是‘需求找供给’的精准匹配。”联盟数据部的工作人员展示着后台,“平台上线半年,海南与西部的货物匹配效率提升了40%。”

 

三、个体的机遇:当“海岛货”遇上更广阔的市场

 

在海南,越来越多的“林方强”正尝到协同的甜头。

 

三亚的芒果种植户李娟,通过联盟对接上四川的商超联盟,过去“芒果在树上熟了没人要”,现在四川的采购商根据联盟共享的气象数据(“未来一周三亚有雨,建议提前采摘”),提前下单,“损耗率从20%降到5%”;陵水的圣女果合作社,借着联盟的冷链专列,把果子运到重庆后,再通过西部的陆运网络分拨到西安、兰州,“以前只能卖到珠三角,现在西北的超市也能见到我们的圣女果”。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海岛思维”的转变。过去海南的农户总觉得“我们的货好,别人自然会来买”,现在通过联盟的交流活动,他们开始研究“重庆人喜欢带点酸的黄皮果”“四川的火锅店需要多大规格的椰子水”。在最近一次联盟组织的培训会上,林方强拿着笔认真记着“东南亚椰子进口关税调整表”,旁边坐着的重庆冷链企业老板正请教“海南自贸港的保税仓怎么用”——他们的笔记本上,写着同一个词:“一起赚”。

 

在洋浦港的集装箱码头,一箱箱贴着“海南制造”标签的货物正被吊装上货轮,旁边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联盟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海南与西部省份的货物往来量同比增长37%,其中热带农产品出岛量增长52%,西部的工业品经海南出口量增长41%。海风吹过码头,带着椰子的清香和柴油的味道,像在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海南的阳光、沙滩、好产品,从来不是孤岛的风景,当它们搭上西部的通道,就能照亮更广阔的市场。

ChainSpring
,赞5

 

林方强的手机响了,是重庆的合作伙伴发来的视频:越南超市里,他们的椰子被贴上“来自中国海南”的标签,顾客正拿着扫码查看追溯信息。视频里,对方笑着说:“下次多来点带椰肉的,这边卖得火!”林方强转头对采摘工人喊:“下周摘的时候,多挑老椰!”

 

椰林里,新一批椰子正被装上货车,车斗里的冰袋冒着白气。它们的目的地,早已不只是东南亚——通过西部联盟的陆海新通道,这些带着海岛温度的果实,正沿着冷链车的轨迹,走进重庆的火锅店、西安的水果店、兰州的便利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里。这或许就是区域协同的终极意义:不是谁依附谁,而是每个地方的独特价值,都能借着联盟的力量,走得更远、更稳。